天津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是全国较早建立的有关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技管理等新兴交叉学科的科研和教学单位。其前身是天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自然辩证法教研室,涌现出关西普、季子林、陈士俊、王树恩等知名学者,目前是天津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目前共有在职教师10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讲师3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有7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公派留学研究人员4名。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平均年龄42.5岁,学术功底扎实,教学水平精湛。另有兼职教授5名、名誉教授3名。现有韩永进教授、李树业教授等学术带头人2名,以及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5名,专职教师所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社会学、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技术史等。承担着全校硕士生、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教育任务。过去五年来,授权点的专职教师先后承担了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共10项,累计资助金额138万元。具体而言,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项,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项,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天津市艺术规划课题1项,此外,中心教师还先后承担了三十多项各级科研/教改项目。过去五年来,中心教师先后发表了各类论文56篇(含合作论文),译文3篇,其中SSCI来源期刊1篇,CSSCI来源期刊20余篇。中心先后出版了教材1部(《自然辩证法概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年);专著2部(《城市美学漫谈》,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年;《复杂性科学知识论》,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年);参编著作2部(《简明创新方法教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年;《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13年),合作译著1部(《信号博弈学——演化、学习与信息》,人民出版社,2014年)。此外,部分中心教师与其他单位合作完成课题,出版课题成果著作1部(《科教结合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部分中心教师参译著作1部(《科学教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贡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年),在国内产生了积极影响。
本中心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自198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天津大学最早的文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隶属于哲学一级学科,依托于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进行建设。迄今,本学位授权点已经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近150名,是天津大学最具实力的文科专业之一,也是京津冀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哲学学位授权点之一。本学位授权点自建立之初,就定位于一流理工类大学中的一流文科专业建设,在国内较早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力求结合天津大学深厚的工科学术背景,打造具有显著科研特色的、强调应用性与实践性的文科培养体系,对国内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至今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中心现有在校硕士生18人,硕士生导师7人,生师比约为2.6:1。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受到天津市和天津大学等组织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为研究生培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为了适应学校新的发展战略,中心将大胆创新,深化改革,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不断引进国内外一流的研究专家和人才,在继续保持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努力把天津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国内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