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团建创新

就业活动 | 马院开展“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主题就业讨论活动

2024-05-06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就业观念,引导学生自觉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结合,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于4月26日在15斋海棠书屋开展“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主题就业讨论活动,特邀请原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银龄计划”教师杨燕,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樑,硕士研究生吴静、陈永垚进行分享,来自马院和兄弟学院的同学们参加了此次活动。

目前正在新疆政法学院开展支教的杨燕老师在线上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支教感悟。2023年,当得知“银龄计划”天津大学对口校新疆政法学院需要一位心理和思政方面的教师时,杨老师毫不犹豫的报名了。她谈到:新疆政法学院地处沙漠地带,风沙大,常年干旱少雨。刚开始由于不习惯新疆的环境,出现了肠胃不适和掉头发的情况。在新疆政法学院,杨老师发现有“干不完的活”。她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和督导工作,培养心理咨询队伍,进行心理公益讲座和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过程中的招标采标工作等。在此之外,她还被任命为基础教学部的副院长。在这里,杨老师感觉“要完成的工作每天都是‘铺天盖地’。杨老师始终发挥吃苦耐劳精神,不畏环境恶劣,努力克服困难,完成每一份工作。最后,杨老师鼓励青年学生要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到最稀缺人才的地区发光发热,奉献青春。

李樑首先分享了自己投身军营的难忘经历。他谈到:“东风浩荡、使命必达——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一员是一生的荣光,于是我毅然选择休学两年,献身国防。”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训不完的练、站不完的岗,教会了他何为坚守与成长。部队服役期间,李樑历任防暴队员、防化队员、营部通讯员等多岗位,荣获优秀士兵称号一次,荣誉嘉奖一次。随后,李樑分享了投身西部的经历。2021年,李樑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志愿服务期间,他在自身岗位职责坚持积极作为,先后参与起草、审核各类领域的文稿百余篇,累计70余万字。疫情期间,服务重大会议十余次,参与筹备兵团第八次党代会,积极参与各类捐款、服务活动二十余次。参加各类活动,持之以恒推进帮扶,用实际行动播撒民族团结的星星之火。在志愿者年度考核中,受到各级领导、同事及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兵团优秀志愿者,做一名囤垦戍边的传承者。最后,李樑希望同学们都能在祖国需要的最广阔的天地挥洒自己的青春、实现自己的价值,收获成长。

吴静分享了自己担任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三年时光。怀着对广袤土地的向往和奉献青春的渴望,他在本科毕业后坚定地选择了西部计划项目。秉持着既然要做志愿者,就要到最艰苦的边疆的信念,他选择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年时间里,吴静在实践中增长了见闻,觅得了师友。他提到:“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兵团精神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作为一名党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自觉在艰苦奋斗中磨炼自己,不畏艰难、甘愿吃苦。用三年不长的时间,做了一件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事情。”闲暇之余,吴静还到过拜城县克孜尔石窟、喀什古城等人文名迹,也自驾过独库公路、见识了雪山、草原、沙漠、森林、湖泊等自然景观,多次心里默默欢喜着“西域的故事,我找到了”。最后,吴静谈到:“青春当立志、立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西部计划,欢迎大家的加入。”

陈永垚分享了两年“痛并快乐着”的军旅生活。内心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军旅情怀让她在看到征兵宣传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入伍。在两年军旅生活中,陈永垚不仅在军事训练上下功夫,更大力发挥了自己的文字与艺术专长,各种工作压力并没有击垮她,反而使她浑身充满干劲,更为她积淀了宝贵的经验财富。她积极投身各种活动比赛,为首长解说、五四宣讲、党史知识竞赛主持、八一演讲、晚会表演、宣传片拍摄及配音等等,随处可见她的身影。“每一种经历都是精彩的,这是组织对我信任,咱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了!”。两年的洗礼,使她成长坚强、明确了责任担当,风华正茂之时,她把最美的青春献给了军营。陈永垚说:“作为青年一代,我们风华正茂,就要努力去做对得起自己青春热血的事情,将自己投身于建设伟大祖国的事业中去。

“到西部区,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通过本次分享交流会,激发了同学勇于付出、无私奉献的服务精神,更加坚定了同学们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