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工作动态

青读 · 青山读书会|共读经典《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阅读回顾

2024-06-21

内容概要

读经典,悟经典。本期读书会于2024年6月6日在齐园15斋海棠书屋举办,本期读书会主要围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展开讨论。

活动经过

鉴于同学们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已具备一定程度的了解,本次读书会与以往由老师领读的形式不同,采取了由同学们轮流朗读并发表观点、老师进行指导性补充和拓展的形式。

首先大家朗读了序言部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著作,因此在序言部分中可以看出,此时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影响依然很深刻,马克思也提到会对黑格尔辩证法及哲学进行剖析。在谈到英法社会主义的部分时,林老师补充道,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笔记本Ⅰ的“工资”部分是本次读书会主要涉及的内容。

第一部分中,工资是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的斗争,更进一步讲就是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斗争。资本席卷一切,不仅促进工业的发展,甚至将土地资本化;但工人只能出卖劳动力,依赖劳动所得。资本、地租和劳动的分离对工人是致命的。对人的需求必然调节人的生产,正如其他任何商品生产的情况一样。当市场价格倾向于自然价格时,工人遭受的损失是最大的而且是绝对的。

在第二部分,资本家赢利时工人不一定有利可得,而当资本家亏损时工人就一定跟着吃亏。劳动价格要比生活资料的价格远为稳定。不同行业的工人的劳动价格的差别,比不同投资部门的利润的差别要大得多。马克思还列举了社会可能处于的三种状态并考察了工人在其中的地位。在这一部分,大家讨论了“工人依附于资本家,丧失主动性而不能摆脱”“马克思此时对死钱财、死劳动的认识程度”“社会主义社会的自由与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之间的差异”等一系列问题。

在第三部分,马克思谈到即便在最有利于工人的社会财富增长状态,工人也不能摆脱贫困。马克思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劳动是唯一不变的物价”的观点,认为分工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会加剧工人的贫困。马克思指出,国民经济学家是在把资本主义永恒化的基础上讨论财富问题,因而其否认剥削,更不可能得出“剩余价值”。马克思是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因而能够发现“剥削”的存在,并在后来最终提出剩余价值的问题。在这一内容上同学们相互讨论,老师也给予了指导。

参加读书会的同学们都认为参加本次读书会使大家受益匪浅。

李佳雯同学认为:“重新阅读容易被我们忽视到的‘序言’部分就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能更好地帮助我继续学习这一著作,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回到原典,感受经典。”

张云侨同学认为:“参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会,我收获颇丰。首先,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分析,尤其是劳动异化和私有制如何导致人的全面发展的受限。这使我意识到,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人的全面福祉。其次,读书会中的讨论让我认识到,马克思的思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进。这启发我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保持开放和批判性的思维。最后,我也感悟到,作为一名现代人,我们需要不断反思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思考如何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社会的责任。”

通过本次读书会,同学们不仅进一步巩固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小节的相关知识,探讨了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老师和同学们都得以借此机会共同成长。

下期预告

通过这次读书会,参与同学普遍反映对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反馈良好。本次读书会是这学期的最后一场读书会,下学期我们还将继续丰富读书会内容,创新读书会形式,同时也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反馈。山水一程,期待与你在读书的路上再次相遇。